第三十二章 两位女生的笔记 (第1/2页)
时间像指缝里的沙,悄无声息地溜走。转眼已是十一月中旬,窗外的梧桐树叶几乎落尽,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。寒气越来越重,教室里早早生起了炉子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和纸张油墨的气息。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,那种无形的压力像渐渐收紧的绳索,萦绕在每个毕业班学生的心头,尤其是对于立下“军令状”的游戏厅四人组而言。
这天放学后,四人照例聚在文具店后间的小方桌旁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黄子沫和苏言言各自从书包里郑重地掏出了几个厚厚的、用各色荧光笔仔细标注的笔记本。
“给,这是我和言言这几天熬夜整理的语文复习笔记。”黄子沫将一本封面上工整写着“语文基础积累宝典”的笔记本推到肖立远和林冲面前,她的眼圈下带着淡淡的青黑,但眼神却异常明亮。
苏言言也递上另一本,封皮上画着简单的思维导图,标题是“阅读与作文攻坚指南”。她补充道:“时间太紧了,靠平时零散积累肯定不够,我们把五年级上下册的重点和常考题型都梳理了一下,希望能帮到你们。”
肖立远和林冲接过还带着女孩们手心温度的笔记本,翻开一看,顿时倒吸一口凉气。本子里密密麻麻又不失条理地写满了内容,字迹工整,重点部分还用红笔、蓝笔和荧光笔做了醒目标记。
黄子沫的“基础积累宝典”里主要包含:
1.成语归类大全:
a.描写季节的:春暖花开、烈日炎炎、秋高气爽、寒冬腊月(旁边还备注了每个季节对应的典型景物)。
b.形容学习态度的:孜孜不倦、废寝忘食、一丝不苟、囫囵吞枣(黄子沫特意在“囫囵吞枣”下面画了条线,写上“避免!”)。
c.带有反义词的:大惊小怪、争先恐后、深入浅出、古往今来。
d.历史故事成语:完璧归赵(蔺相如)、卧薪尝胆(勾践)、凿壁偷光(匡衡)——每个成语后面都简写了故事主人公和寓意。
2.古诗词名句集锦:
a.不仅列出了课本要求背诵的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枫桥夜泊》等全文,还额外补充了像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、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这类常考的名句,并标注了作者和出处。
3.常见多音字、形近字辨析:
a.如“的、地、得”的用法区别(名词前用“的”,动词前用“地”,补充说明用“得”),还配了例句。
b.像“辩”、“辨”、“辫”这类容易混淆的字,也列出了组词和简单解释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