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诏书没干,我先疯了 (第1/2页)
沈观蜷缩在柴房的草席上,铜钥余温未散,那道与谢无咎重叠的身影仍如烙印般刻在脑海深处。
风雪扑打窗纸,发出低哑的呜咽,像是某种古老咒语的回响。
他闭目深呼吸,识海缓缓荡开涟漪。
【案件推演模拟器】被悄然唤醒,精神数据流如星河倒灌,将过去三日每一帧感知尽数回溯——
香囊残丝上的铁锈味,是久埋土中又被火焚后的氧化痕迹;
嬷嬷腰间符券编号“洛京07”,纹路边缘有细微磨损,说明曾多次使用;
青鸢递来的血墨布条,纤维质地来自边陲特供桑皮纸,而墨中混入的是人血与朱砂调和的禁制药引……
一条条线索在虚拟空间中交织成网,可每当他试图逆向追踪源头,系统界面便自动弹出三个古篆小字:路径合规。
不是错误提示,不是权限阻断,而是确认。
仿佛这一切——他的潜入、发现、推演——全都在某个更高逻辑的预设剧本之内。
连【模拟器】本身,都像是被悄悄植入了一段不可违逆的“因果指令”。
冷汗再度浸透里衣。
他猛然睁开眼,瞳孔收缩如针尖。
这不是外力入侵,而是内嵌式引导。
有人早在很久以前,就为他设计好了“觉醒”的方式、时机、甚至金手指的运作规则。
铜钥发热并非失控,而是……启动信号。
而他自己,正一步步走进一张以“真相”为饵的陷阱。
“我不是通行证。”他低声重复,声音沙哑,“我是被选中的开锁人——可谁在门外等我?”
窗外风雪渐歇,天光微明。
车队再度启程,驶向洛京外围最后一道关卡。
黄土夯筑的哨楼矗立道旁,旌旗不展,唯有铁甲碰撞声沉闷作响。
崔氏亲自下车查验通行符券,每一道都要经由守卫耳后刺纹对照验证,方可放行。
沈观垂首立于队末,呼吸放缓,心跳压至影侍特有的低代谢节奏——这是他在模拟器中演练过十七次的姿态:不过分紧张,也不显松弛,如同一具被驯化的躯壳。
就在前方一名影侍交出符券的刹那,沈观眼角余光掠过那名守卫耳廓——一抹淡青色刺纹隐于发际,蜿蜒如蛇尾。
他的心猛地一沉。
那纹路末端的转折弧度,竟与昨夜马厩中炭笔拓印的符券云雷纹完全一致。
不是巧合。
更不是偶然复制。
这是一种闭环验证机制:符券、人员、地点、时间,全部通过同一套加密图腾串联,形成无法伪造的身份链。
而“洛京”二字,根本不是地名,而是覆盖整个渗透网络的代号体系——一个横跨朝野、深入骨髓的情报傀儡网。
每一环都是提线者,也都是被控者。
他忽然明白为何李氏已恨崔氏入骨,却仍在义冢焚香。
她不是祭拜亡者,是在响应召唤。
那种恐惧中夹杂扭曲忠诚的情绪残波,并非源于洗脑,而是源自某种更深的精神共振。
入夜,车队抵达一处临时别院。
青砖高墙围出幽深院落,檐下悬灯皆覆黑纱,光影昏沉如冥府入口。
新补影侍被编入杂役轮值,负责清扫祠堂、添油焚香。
沈观低头接过扫帚,指尖触到供桌边缘时,不动声色刮下一抹香灰,藏入袖中暗袋。
子时三刻,万籁俱寂。
他潜回柴房,取出香灰样本,凝神启动【案件推演模拟器】,加载【气味分子溯源】功能。
虚拟空间迅速构建出微观粒子模型,层层解析化学成分。
结果显示:基础香料与李氏所用完全吻合,但其中掺杂了一味极其罕见的辅料——阴骨藤。
系统弹出警告框:【此物产于洛阳皇陵禁地,具强效神经抑制特性,长期接触可诱发集体潜意识同步现象,俗称“魂归场”。】
沈观呼吸一滞。
这不是简单的药物控制,而是一场精密到极致的精神工程。
他们用仪式、气味、符纹、记忆残片编织出一张无形之网,让所有参与者在无意识中进入同一频率的思维共振状态——包括他自己。
若非他昨夜强行开启【因果视界】察觉异常,恐怕此刻也已被纳入这场“共频幻境”。
最可怕的是……连【模拟器】的数据反馈,都带有轻微的认知偏移倾向。
某些关键节点的推演结果,总会在最后时刻自动滑向某个特定结论。
就像有人,在替他思考。
就像这金手指,本就是为这场操控预留的后门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