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5 讲道理的后生家 (第1/2页)
“阿象,陶家庄那边来人了。陶家几个老太公亲自上门。”
在“张家食堂”开业之前,张大象除了先把机器设计出来,还忙着绘制一些特殊食材加工机器。
忙还是挺忙的,所以有啥要紧的事情,就是大伯张正青来传话,一般人要找上门,来张市村最好还是先找张正青。
其实找老头子张气恢更好,但最近老头子老是躲在女儿女婿家里,找起来很是不便。
“透口风了?”
“说是以后可以让你来收菜,整个陶家庄都可以。”
“老伯你怎么看?”
“陶家庄以退为进,上不得台面的手段。”
张正青摇摇头,没有给张大象多解释,毕竟张大象一听就懂的。
明明是张大象跟陶兴发的一点冲突,却扩大到整个陶家庄的蔬菜批发上,那得罪的就不是十几二十户。
直接把陶家庄不姓陶的也牵扯了进来。
这种小把戏,糊弄一下没见识的小混混还差不多,捧得人以为自己天下无敌,谁都怕了。
实际狗屁不是。
不过张大象却也有打算,陶兴发的赔偿其实早早就有人来说,只不过他没有应承,没给这个面子。
等到“十字坡”那边生意更加红火之后,出来疏通人情的咖位也就一提再提。
光一个陶家庄的村长,那不够。
张大象等的就是老一辈出面,只要开了这个口,那就是乡村人情范围内的事情,跟法律一毛钱不沾。
“老伯,我是这样想的,陶家庄那边的田,我想专门承包一片下来种菜。至于说陶家庄的菜,就不收了。”
“自家人的田你不租?”
“留着当老底,也好以防万一。租外面的田,可以多留点余地来操作。”
“你决定好就可以,到时候叫上人去陶家庄签合同。”
张家大二三行的农田传下来是三百亩,但随着新社会建房场面大,所以现在还剩下二百三四十亩。
拿来给“十字坡”和“张家食堂”做个食材兜底,那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本家的田地,尽可能做增值,其余物料供应,能买别家的就买,买不起就先租。
这光景陶家的几个老太公上门来叙旧,还带着各种礼盒,当然还有陶兴发的三千块赔偿金。
钱是小事,让陶兴发长长记性才是正经的。
能让七老八十的人还来蹚浑水,张大象也有点佩服陶兴发这个吝啬鬼,算是彻头彻尾见着蝇头小利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。
“小象佬,陶家几个老太公,你也认识的。现在就是带着陶兴发过来赔礼道歉……”
张家“之”字辈的老头儿们一般不瞎掺和小辈们的事情,都是每天数着日子的人,何必倚老卖老?
有人给面子喊一声“太公”那蛮好,不喊他照样晒太阳听收音打盹,一天三顿饭不饿着就算结束。
“几位太公好。”
张大象打了声招呼,然后似笑非笑地看着陶兴发还有他几个兄弟、堂兄弟。
往那儿一站,陶兴发就浑身不自在,他这次其实亏了不少,本来七八月份还要装车大概五千斤专门做菜干的青菜,结果自然是装车烂货然后火速喂鸡喂猪。
再算上之前跟“蒋巷里农贸批发市场”的供货中止,今年已经基本白做。
少给张大象五百块钱的违约金,他大概没了一万五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