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三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二三阅读 > 算盘:商业帝国 > 资本的重新审视

资本的重新审视

资本的重新审视 (第2/2页)

颜旭听着,没有打断。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,他才开口:“我把这份TS,也发给了赵老。”
  
  众人的目光聚焦过来。
  
  晚上,颜旭收到了赵振业的回复邮件,依旧简洁,没有客套,只有核心判断:
  
  “此资可引。条款见诚意,非为短期套利,重在约束研发,夯实根本,而非催熟业绩。孙某此人,业内风评务实,专注产业,与赵(资本)非一路。然,需量力而行,所承诺技术指标,需内部确有把握,勿贪多嚼不烂。”
  
  赵老的肯定,像一颗定心丸。连一向苛刻的导师都认为条款“见诚意”,说明这条路至少在方向上是正确的。
  
  第二天,颜旭再次与团队沟通,将赵老的看法和自己的分析传递给大家。他着重强调了这份投资能带来的东西:不仅仅是五百万现金,更是一种认可和背书,能让公司有能力购买更精密的测试设备,吸引一两位在通信协议或芯片设计领域的关键研发人才,而所有这些投入,都明确指向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,而不会迫使公司再次陷入盲目追求规模、丧失初心的狂奔。
  
  “这笔钱,是给我们‘补课’和‘筑基’的。”颜旭总结道,“枷锁是有的,但锁住的是我们的浮躁,逼我们走向更深的技术护城河。比起之前那种可能让我们粉身碎骨的财务对赌,这副‘枷锁’,我宁愿戴上。”
  
  团队成员们最终达成了共识。一种谨慎的乐观情绪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。他们知道,如果接受这笔投资,未来的日子不会轻松,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被投入到枯燥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中。但这一次,压力来自于对技术极致的追求,而非对财务报表的粉饰。这种压力,让他们感到踏实,甚至隐隐有些兴奋。
  
  颜旭看着手中的意向书,那薄薄的几页纸,仿佛重若千钧。这不仅是资本的橄榄枝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。他需要带领团队,在资本的注视下,真正扎进技术的深水区,去兑现那些看似艰难、却通往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承诺。这一次,他感觉手中的“琉璃刃”,似乎找到了更适合它的磨刀石。
  
  鼎晖孙哲发来的那份投资意向书,没有被立刻签署,而是被颜旭放在了办公室那张斑驳的木桌一角,上面甚至落了一丝从窗外飘进的、北京冬日特有的细尘。与上一次面对赵资本条款时的焦灼、被动与屈辱截然不同,这一次,颜旭显得异常沉静。
  
  他没有召开紧急会议,没有急切地寻求所有人的认同。在接下来几天里,他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审视一份设计图纸,反复咀嚼着意向书中的每一个字眼。然后,他做了一件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——他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、极其务实的内部测算会议。
  
  参会者只有他、老王(财务兼后勤)、以及核心的两位工程师。会议没有在正式的会议室,就在颜旭的办公桌旁,大家挤在一起。
  
  “老王,你先算一笔账。”颜旭将意向书推过去,“五百万,扣除税费和必要的中介费用,实际到账大概多少?如果我们严格按照‘研发投入不低于30%’的条款,结合我们目前稳定的营收预期,这意味着我们未来每年至少要在研发上投入多少?这笔钱,细化到我们能多招几个什么样的人?能买哪些我们一直想要但之前买不起的测试设备?比如,那台能模拟更复杂电磁环境的多通道频谱分析仪?”
  
  老王拿着计算器,嘴里念念有词,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串数字。两位工程师则眼睛发亮,立刻加入到讨论中:
  
  “如果能买到那台分析仪,我们在实验室就能复现大部分现场干扰,研发效率至少提升30%!”
  
  “还可以考虑引进一位在底层通信协议方面有深厚积累的专家,光是专利挖掘和布局,就能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。”
  
  “芯片定制的前期流片费用很高,但这笔钱如果能覆盖一部分,我们自主设计的芯片进度就能大大提前!”
  
  颜旭认真地听着,不时发问,引导大家将模糊的“需要钱”转化为具体、可执行的研发路线图和预算清单。他不再是那个被资本推着走、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创业者,而是一个在清晰规划下,审慎评估资源投入产出的管理者。
  
  同时,他也让老王测算了市场拓展方面。在保证研发投入的前提下,剩余的資金能支撑他们在现有基础上,稳健地开拓几个新的区域市场?能支持他们以目前这种“深度服务”的模式,同时跟进几个大型项目?
  
  经过几轮这样的内部推演,颜旭心里有了更清晰的底牌。他发现,孙哲提出的五百万和30%的研发投入比例,看似严苛,实则与旭日科技现阶段“苦练内功、夯实基础”的战略路径高度契合。金额不大,正好避免了因资金突然充裕而可能再次产生的扩张冲动;研发投入的硬性约束,则强制公司将资源聚焦于核心能力的构建。
  
  然而,他并非全盘接受。意向书中关于“参与一项行业标准制定”的条款,时限设定得有些激进。颜旭深知,标准制定涉及复杂的行业博弈和流程,非一己之力短期内能达成。
  
  他拿起电话,主动拨通了孙哲的号码。这一次,他的语气平和而自信,没有卑微的请求,而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探讨。
  
  “孙总,您好,我是颜旭。感谢您的意向书,我们内部进行了深入讨论,整体非常认可您的思路。不过,关于第三项技术里程碑——参与行业标准制定——的时限,我们有些技术层面的考量,希望能与您探讨一下……”
  
  在电话里,颜旭没有抱怨条件苛刻,而是详细阐述了当前相关标准制定的进程、主要参与方的力量对比、以及旭日科技作为一家初创公司,在其中能够发挥影响力和实现突破的、更符合实际的路径和时间表。他提出了一个略微延后但更具操作性的时间节点,并辅以详细的阶段性目标作为支撑。
  
  电话那头的孙哲安静地听着,偶尔提出一两个尖锐的问题,颜旭都依据扎实的行业调研和技术判断给予了回应。最终,孙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然后简洁地回复:“你的分析有道理。条款可以按你提的方向微调。细节让下面的人对接。”
  
  挂断电话,颜旭脸上没有任何得意的表情,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。这次沟通,不像是在祈求投资人的让步,更像是一场同行之间的专业对话。他从被资本选择的对象,变成了主动筛选和定义合作条款的一方。
  
  当最终修改后的协议文本送来时,颜旭再次召集了全体成员。他没有多说,只是将协议的核心内容和修改之处向大家做了说明。团队成员们看着颜旭脸上那份沉稳与笃定,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。他们看到的,是一个真正掌控着公司航向的船长。
  
  签署仪式极其简单,就在旭日科技的办公室。没有香槟,没有媒体,只有双方简单的几个人。孙哲亲自来了,依旧穿着那件半旧的冲锋衣。
  
  颜旭拿起笔,在协议的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,然后盖上了公司的公章。红色的印泥压在纸上,发出轻微的“噗”声。
  
  这一次,他感到的不再是背负沉重枷锁的窒息感,也不是出卖灵魂换取生存的屈辱。笔尖划过纸面的瞬间,他感到的是一种奇异的踏实。仿佛这五百万,以及背后那份对技术极致的追求承诺,不是套在脖子上的绳索,而是为他和团队一直坚守的理想,插上了一对可以更稳健翱翔的现实翅膀。
  
  他知道,资本与企业的关系,并非只有控制与被控制。当企业自身足够强大、路径足够清晰时,资本可以成为平等的伙伴,共同押注于一个更具确定性的、由技术驱动的未来。
  
  他收起一份协议,与孙哲再次握手。窗外,冬日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一片温暖的橙色。颜旭知道,旭日科技,终于以一种更成熟、更从容的姿态,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,但这一次,他手握缰绳,目光坚定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