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:破茧的时刻 (第2/2页)
老师的话,像一道闪电,劈开了她心中厚重的迷雾。她恍然大悟。自己一直在用自己的短板去拼别人的长板,何其愚蠢!她开始尝试抛弃那些生硬模仿的腔调和堆砌的论据,将笔触伸向自己最熟悉、也最刻骨铭心的生活。
她写鸡鸣岭的清晨,那带着草药清香和露水寒气的山路;写母亲病榻前无力的咳嗽和殷切的眼神;写大哥汇款单上那潦草却沉重如山的字迹;写自己卖血救妹时那份决绝与恐惧;写深夜苦读时,窗外那盏陪伴她的、孤独的路灯……她不再刻意追求结构的工整和语言的华丽,而是任由情感自然流淌,用最朴实的语言,描绘那些真实存在的艰辛、温暖、挣扎与希望。字里行间,是一个少女用单薄肩膀对抗命运的沉重足迹。
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起初,她写出的东西带着浓重的个人情绪,显得有些琐碎和狭隘。但在老师的持续指导下,她慢慢学会了如何筛选素材,如何将个人经历与更宏大的主题(如奋斗、感恩、责任、希望)相结合,如何在叙事中融入思考和升华。她的作文,开始有了灵魂,有了温度。
转变的效果是缓慢显现的。在接下来的几次小测验中,她的数学和物理大题得分率开始稳步提升,虽然还不能完全攻克最难的题目,但思路明显清晰了许多。英语阅读虽然还是磕磕绊绊,但因为她加强了对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把握,正确率有了微小的进步。
真正的突破,发生在一次全年级统一的、重要性堪比高考前哨战的模拟考试。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“路”。看到这个题目,凌霜的心猛地一跳。她没有丝毫犹豫,文思如泉涌。她写了一条具体的路——从鸡鸣岭通往县城的、漫长而崎岖的山路;也写了一条抽象的路——一个山村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、布满荆棘却充满希望的奋斗之路。她将母亲的嘱托、大哥的牺牲、自己的汗水与泪水,全部熔铸于笔端。她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,只是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,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。
考试结束后,她并没有抱太大期望。然而,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,她惊呆了。作文满分60分,她竟然拿到了53分!这是她进入高中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分!更让她震撼的是语文老师在她作文后面的评语,用红笔清晰地写着:
“情真意切,感人至深。于平凡处见伟大,于苦难中见光辉。此文已得作文之真谛!继续保持!”
短短几行字,凌霜反复看了无数遍。她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眼眶瞬间湿润了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分数,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肯定!它肯定了她的坚持,肯定了她的转变,更重要的是,它肯定了她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!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、最强大的武器!
这次突破,像一剂强心针,极大地增强了她的信心。她明白,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,当一条路走不通时,必须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开辟新的路径。破茧的过程固然痛苦而漫长,但一旦冲破了那层束缚,迎接她的,将是更广阔的天空。她不再恐惧那些难题和差距,因为她知道,只要找对方法,坚持不懈,她同样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、独特而坚韧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