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真火炼出假慈悲 (第1/2页)
夜风如刀,割裂寂静。
药房外的告示墙上,一张黄纸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墨迹未干的药方赫然写着:“清脉散”三味主药——雪蝉蜕、地龙筋、紫云芝,剂量清晰,分毫不差。
尤其那“雪蝉蜕”,特地以朱笔圈出,旁注小字:“加倍投料,务求速效”。
小竹缩着肩膀站在墙边,指尖还沾着浆糊的黏意。
她不敢抬头看人,只低声道:“掌令使说……明日就要试药,全军将士都等着。”
话音落下,街角阴影里一道人影倏然一闪,消失在巷口。
云知夏立于窗后,指尖轻叩案几,眸光如冰湖倒映寒星。
她知道,这消息不出半日,便会传入那些蛰伏十年、藏身暗处的耳中。
“雪蝉蜕”——根本不是什么稀有药材,而是“蛇蜕灰”的别名,民间药师偶用,却从不入正典。
更关键的是,此物若剂量翻倍,在特定炮制下,正是“长生引”致幻成分的激活引子。
而“长生引”,曾是医律院秘传禁方,后因致人癫狂、操控心智被彻底焚毁。
她不是在治病,而是在钓鱼。
三更梆子响过,药房外枯叶轻旋。
两道黑影翻墙而入,动作迅捷如鬼魅。
一人着灰蓝短打,腰佩守脉阁旧印;另一人身披太医署软甲,袖口暗绣金线,步伐沉稳,显然是宫中高手。
墨八伏于屋脊,瞳孔骤缩。
他认得那软甲——昭宁宫直供,非御前亲信不得穿戴。
他正欲跃下擒人,忽觉袖角一紧。
云知夏不知何时已立于檐下,声音低得几乎融进夜色:“放走穿守脉阁服的,只截住太医署那个。”
“掌令使!”墨八压低嗓音,“此人身份重大,若让他逃了——”
“逃不了。”她眸光不动,冷如寒铁,“他逃得再远,也逃不出我撒下的网。”
话音未落,那太医署黑衣人已撬开药柜,正欲替换药粉,忽觉后颈一凉。
墨八如鹰扑兔,一记手刀劈向其肩,却被对方反手甩出毒针三枚!
针尖泛紫,落地即蚀石成坑。
云知夏袖中银光一闪,三枚封脉针破空而出,精准钉入对方肩井、天宗、风池三穴。
那人闷哼一声,浑身僵直,毒血逆冲咽喉,张口欲咬袖中毒囊,却发不出半点声音。
“我早知道你会咬。”她缓步上前,蹲下身,从他袖中取出一只玉瓶,倒出细粉,色泽微黄,气味辛烈。
药感炉已燃起幽蓝火苗。
她将粉末置于炉上,低温焙烧。
片刻后,灰烬中浮现出细碎金光,她以磁石轻引,竟聚成一枚微型金印——仅指甲盖大小,却雕工精细,印文赫然是一个“昭”字。
昭宁宫。
她指尖摩挲金印,唇角微扬,却无半分笑意。
与此同时,那被放走的守脉阁男子狂奔出城,衣角拂过草叶,悄然沾染一层肉眼难辨的荧粉。
他浑然不觉,一路直奔城西破庙。
老锁匠带着四个军中药工,早已在十里外设伏。
他们不穿军服,不佩刀剑,只背药篓,提铜灯,灯罩内嵌着特制磷片——能映出萤尘粉的轨迹。
“往西三里,庙顶有光。”小竹喘着气,第一次主动开口指路。
老锁匠点头,他曾是皇陵机关匠首,专司锁钥与密道。
二十年前,医律院覆灭那夜,他亲眼见过同样的萤光,在禁书焚毁时飘散如星雨。
破庙残垣断壁,佛像倾颓。
几人悄然围拢,只见殿内火光跳动,数名黑衣人正焚烧一摞古卷,纸页上依稀可见“毒理辑要”四字。
“烧了!快烧了!”一人嘶声低吼,“不能再留!这是祖训!”
“可若它真能救人呢?”另一人声音颤抖,“当年若非他们用这书炼毒,我们也不会……”
“住口!”为首的蒙面人厉喝,“医律之律,不在术,而在心!此书乱世,必毁!”
火焰升腾,书页蜷曲成灰。
忽然,门外传来轻叩三声。
众人惊起,刀剑出鞘。
却见一道素白身影立于月下,长发未绾,仅以一根银针束起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