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雾锁五万里 (第2/2页)
严执事目光扫过,淡淡道:“足厥阴肝经属木,你灵根为金,金克木,自然滞涩。需以意念引导,如流水绕石,不可强冲。下次提问前,先自省灵根属性与功法经脉之生克。”
那少年脸色一白,讷讷称是,引来周遭几声低低的窃笑。
宁寒默默听着,将这些细节记在心里。这些基础的五行生克、经脉运行之理,对他而言虽是老生常谈,但观察他人犯错与解惑的过程,也能让他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陌生宗门的修炼体系,并更好地伪装自己。
下午,则是他自由活动的时间。他几乎雷打不动地前往位于主峰东侧的“万象藏书阁”。
藏书阁是一座九层高的巍峨塔楼,飞檐斗拱,笼罩在淡淡的灵光之中。作为新晋外门弟子,宁寒的权限仅限于前三层。一层是杂记、地理、风物志;二层是炼器、阵法、符箓等百艺基础;三层则是丹药、医理及部分黄阶功法、术法。
他首先泡在二层,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基础的阵法、炼器玉简。
“《基础阵纹解析》、《炼器材料图谱》、《低阶符箓大全》……”他手指拂过一排排玉简,神识沉入其中,快速吸收着知识。这些内容在青林城宁家算是不传之秘,但在此地,却如同启蒙读物般公开陈列。
偶尔,他也会遇到一些同样在此钻研的弟子。
“咦?木师弟也对阵法感兴趣?”一个略显熟悉的声音响起。宁寒抬头,看到是那日同在讲义堂,曾向他请教过一个凝气小问题的圆脸弟子,名叫孙淼。
“孙师兄,”宁寒微微点头,“只是随便看看,增长见闻。”
孙淼凑过来,指着宁寒手中那枚《基础困阵详解》玉简,压低声音道:“这玩意儿可不好啃,我研究了半个月,连最基础的‘小迷踪阵’都布不全。据说内门有位师兄,靠一手出神入化的阵法,在同阶中几乎立于不败之地呢!”
宁寒笑了笑,没有接话。他前世虽不精研阵法,但灵魂力量远超常人,理解这些基础原理并不困难。他更多是在寻找可能有助于隐藏自身、或是与那本神秘古书相关的线索。
在丹药区域,他看得更为仔细。三层关于丹药的藏书远比阵法炼器丰富,从《百草辨识》到《丹火控温诀要》,再到《低阶丹方汇编》,应有尽有。他刻意避开那些过于高深的内容,只停留在“符合”他目前外门弟子身份所能接触的层面,但凭借前世一品丹师的底蕴,他浏览的速度和理解深度,远非寻常弟子可比。
“凝血丹,主材三七草、血竭粉,辅以晨露……火候需稳,成丹时带有淡香……”他默念着丹方,心中却在推演着更高阶丹药的炼制可能,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低阶资源,更快地恢复实力。
然而,他待得最久的地方,还是一层那看似无关紧要的杂记地理区。
这一日,他终于在角落一个落满灰尘的书架上,找到了一部厚重的兽皮典籍——《九州舆地概览》。
他拂去封面上的积尘,小心地翻开。书页是用某种坚韧的兽皮制成,上面用墨笔绘制着粗略的地图,并配有密密麻麻的注释。
他的目光快速扫过一页页陌生的地名:“云梦大泽”、“陨星平原”、“古剑山脉”……这些都是他从未听闻过的地域。玄雾宗所在的“云雾山脉”,在地图上也只是偏居一隅的一个小点。
他心中隐隐有些焦躁,翻页的速度加快。终于,在接近末尾的一页,他的手指猛地顿住。
地图的东北边缘,标注着一个他熟悉的名字——“黑山郡”!虽然字体很小,位置偏僻,但他绝不会认错!而在黑山郡旁边,还有一个更小、几乎被忽略的标记——“青林城”!
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,心脏砰砰直跳。目光死死锁定在那两个地名上,然后迅速移动到代表玄雾宗的“云雾山脉”标记。
两者之间,隔着广袤得令人绝望的未知区域,有蜿蜒如龙的山脉标识,有涂成深色代表禁区的古老战场,更有标注着危险符号的巨大深渊。
他的视线下移,落在了页面底部一行细小的注释文字上:
【自黑山郡城西行,越堕龙渊,穿葬仙古战场,渡万枯河……至玄雾宗治下云雾坊市,计约五万三千里。此路险阻重重,空间紊乱,非元婴大能不可轻涉,寻常修士终其一生难渡。】
“五万……三千里……”
宁寒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,握着书页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,指节泛白。
五万三千里!
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距离!他记得清清楚楚,从青林城到黑山郡城,不过千里之遥,炼气期修士全力赶路也需数日。而这五万多里……其中还横亘着听名字就知其凶险的“堕龙渊”、“葬仙古战场”!
他当时从断崖坠落,身受重伤,意识模糊,怎么可能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,来到这玄雾宗?这根本不合常理!
是那本神秘古书的力量?还是……有人,或者有什么东西,在他昏迷期间,将他带到了这里?
木老……
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个佝偻、沉默的身影。是木老将他从江边捡回,可木老对他跨越五万里而来的事实,似乎从未表现出任何惊讶。是他吗?他究竟是什么人?拥有如此神通,为何甘愿在玄雾宗做一个卑微的杂役?
无数的疑问如同冰水,浇灭了他刚刚因找到线索而升起的一丝激动,只剩下更深的迷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悚。
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、看不见的棋盘之上,而他自己,却连棋手是谁,规则如何,都一无所知。
殿外的天光渐渐暗淡,藏书阁内镶嵌的月光石依次亮起,散发出柔和的光芒。宁寒却依旧僵立在那个角落的书架前,手中的《九州舆地概览》仿佛重若千钧。
远处,传来守阁弟子催促闭阁的悠长钟声。
宁寒缓缓合上厚重的典籍,将其轻轻放回原处。他转过身,脸上所有震惊与迷茫已被强行压下,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。
他迈步走出藏书阁,融入外面愈发浓重的暮色与山雾之中。
在他身后,那本被放回的《九州舆地概览》书脊上,一个极淡的、仿佛被水滴偶然晕开的墨迹,在月光石的光线下,隐隐勾勒出一个模糊的、类似眼睛的图案,正无声地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