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七夕巧蛛结死字,血茉迷香扰长安 (第1/2页)
众人回头,只见李琮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。
他脸色依旧苍白,但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“黑龙涧的迷阵,我曾研究过类似古籍,或可助你们一臂之力。而且……关于‘尊者’,关于婉茹,我或许能在那里找到最终的答案。”
他的加入,无疑增加了胜算,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。
他的身体能否支撑?
“琮少爷,你的身体……”上官拨弦担忧道。
“无妨。”李琮摆了摆手,咳嗽了两声,“苟延残喘至今,不就是为了弄清真相,告慰亡灵吗?此等关头,我岂能退缩?”
最终,潜入小队的人选确定:上官拨弦、风隼、影守、李琮。
萧止焰坐镇长安,协调各方,同时负责指挥外围接应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。
计划定在三日后的子夜行动。
这三天,是最后的准备时间。
上官拨弦加紧配制各种解毒、避瘴、破幻的药物,以及应对机关的工具。
风隼和影守则反复研究龙门山地图和黑龙涧可能的地形,推演潜入路线和应急预案。
李琮则将自己关在房中,翻阅那些泛黄的古籍,试图找出破解“迷天混沌大阵”的方法。
萧止焰虽然无法亲自前往,但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,为小队准备了最精良的装备和武器,并安排了最可靠的接应人马。
气氛凝重而紧张,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第三日黄昏,上官拨弦最后一次为阿箬施针喂药。
看着阿箬沉睡中依旧紧蹙的眉头,她轻轻握住阿箬微凉的手,低声道:“阿箬,等着姐姐,姐姐一定带着解药回来救你。”
她又去看了萧止焰。
萧止焰的双手依旧包裹着厚厚的纱布,他看着她,千言万语哽在喉头,最终只化作一句:“平安回来。”
上官拨弦看着他眼中深藏的担忧与情意,重重地点了点头,伸手轻轻抚过他纱布边缘,柔声道:“你也是,好好养伤。等我回来,你的手……也该好了。”
夜色渐深,星月无光。
一支精悍的小队,如同暗夜中的幽灵,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长安城,向着东北方向的龙门山,疾驰而去。
他们的肩上,承载着阻止一场浩劫的希望,也背负着无数人的生死安危。
龙门山黑龙涧之行,凶险万分。
上官拨弦、风隼、影守、李琮四人组成的精锐小队,凭借过人的胆识、智慧与默契的配合,历经迷阵幻境、机关毒虫、死士截杀,九死一生,最终成功潜入核心区域,找到了那正在建造中的“大地共鸣装置”。
那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复杂机械,以天然洞窟为基础改造,核心处镶嵌着一块巨大的、散发着幽幽蓝光的陨铁磁髓,周围连接着无数齿轮、连杆与符文闪烁的管道,深入地底,引动着沉闷的地脉轰鸣。
装置虽未完全竣工,但其散发出的能量已令人心悸。
小队果断行动,由上官拨弦和李琮负责破解装置核心的防护与激发机制,风隼与影守则拼死抵挡源源不断涌来的“影杀队”。
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,上官拨弦凭借对磁髓特性的了解和精湛的机关术,找到了装置的薄弱环节,与李琮联手,以巧劲破坏了关键的能量传导结构,使其暂时瘫痪。
然而,就在他们准备彻底摧毁装置核心时,那位神秘的“尊者”竟通过装置内部的传音系统隔空发声,声音经过处理,雌雄莫辨,充满了威严与嘲弄。
他(或她)似乎对小队的行动了如指掌,甚至点出了上官拨弦的身世疑云,言语间充满了暗示与威胁。
最终,因“影杀队”援兵不断,且装置核心与地脉连接过于紧密,强行彻底摧毁可能引发局部地动,殃及自身,小队不得不带着缴获的部分关键图纸和一枚小型的备用磁髓,在引爆预设的炸药制造混乱后,奋力杀出重围,撤回长安。
行动虽未能彻底摧毁装置,但使其严重受损,短期内无法启用,无疑沉重打击了玄蛇的计划,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应对时间。
回到长安,已是精疲力尽,人人带伤。
上官拨弦顾不上休息,立刻投入对阿箬的治疗中。
她从黑龙涧带回了一种罕见的、生于磁髓附近的“地心苔”,此物性至阴,恰好能中和“鸠羽泪”残留的火毒。
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救治,阿箬终于悠悠转醒,虽然身体依旧虚弱,但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众人都松了口气。
萧止焰的双手在上官拨弦的精心调理下,也已拆去纱布,伤口愈合,虽指节处留下了些许浅疤,但活动无碍。
经此一役,李琮似乎放下了心中部分执念,身体虽未痊愈,但精神好了许多,主动提出协助萧止焰整理从黑龙涧带回的图纸,分析装置原理,寻找永久破解之法。
李幽澜得知小队成功归来且重创玄蛇,沉默良久,态度似乎又软化了几分,偶尔会向上官拨弦询问一些关于长安风物的事情。
时值七月,流火铄金。
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之后,长安城迎来了充满浪漫传说的七夕佳节。
七夕,又称乞巧节。
女子们会在这一晚陈设瓜果,焚香祷告,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更有“喜蛛应巧”的习俗——将捕捉的小蜘蛛置于盒中,次日清晨观其结网疏密,密者则谓“得巧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