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复工、更名 (第1/2页)
当天下午一点半,孟启辰跟着江振邦,陪同夏朗常务副市长和国资局陈爱军局长,一同前往锦红厂。
现在的锦红厂,领导班子扩充到了九位,之前空缺的三个关键职位,在江振邦这些天的观察和考验下,从厂内提拔上来了三位。
新任的生产副厂长叫韩宝海,是从总装车间升上来的老资历,在工人中有威望,并具备一定执行力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,对原生产线的改造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。
经营副厂长叫吴振华,三十出头,原销售科科长,口才不错,与各路供应商干都有一定关系。插排和烧水壶的样品材料,都是通过他赊账要来的。
工会主席则是原来的副主席奚望,性格随和,人品在职工中有口皆碑。
“夏常务,陈局,欢迎欢迎。”
当车子抵达,陈玉彬领着一众留守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技术科骨干,早已在办公楼前等候。
两拨人见了面,没有过多寒暄,直奔主题。
一行人走进了技术科,由奉阳工业学院的技术团和厂里的工程师们,开始为两位领导讲解插排和烧水壶的研发过程,展示零部件样品、工艺流程图等等。
夏朗问了些生产成本和良品率的问题,陈爱军则更关心盈利数字,反复确认这两款产品的利润空间。
厂里的技术人员对答如流,学院的教授们则从旁补充理论依据。
接着,二位领导又去厂子的生产车间,视察改造过的生产线。
江振邦在一旁解释量产新品所需要的设备,以及具体投入金额。
夏朗和陈爱军颇为满意,前者提议到厂子会议室开个会,参加人员不止班子成员,也有中层干部,奉阳工业学院的王斌也带着几位教授出席。
“同志们,今天我跟爱军局长来锦红厂,是遵循孙书记和刘市长的指示,目的是为了了解锦红厂国企改革与振兴工作的进展。刚才看了一圈,我很高兴,也很振奋!”
“锦红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拿出两款技术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,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我们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,我们的同志是有能力、有干劲的!”
夏朗看向江振邦和陈玉彬,强调道:“这更加证明,锦红厂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。”
“希望你们在江振邦厂长和陈玉彬书记的带领下,继续团结一致,戒骄戒躁,再接再厉,争取早日让产品下线,占领市场!”
掌声响起,热烈而真诚。
接着,夏朗代表兴宁市委、市政府,对奉阳工业学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,言明这是校企合作一个美妙的开端,希望双方未来能有更深入、更广泛的合作。
最后,夏朗表态:“锦红厂的困难,市里是清楚的。光有决心和好产品还不够,启动生产需要真金白银。”
“所以,经市里研究决定,从财政中再挤出五十万,作为锦红厂复工复产的专项资金!”
此话一出,会议室里再次爆发出比刚才更热烈的掌声。
掌声经久不息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意。
“领导慢走!”
“不用送了,抓紧量产,我和陈局长还等着用呢!”
会议结束后,江振邦与陈玉彬领着厂领导班子,将夏朗和陈爱军一直送到厂门口,目送着轿车消失在街道尽头。
“咱接着开会吧。”
江振邦转过身,目光扫过身后的众人,吩咐高志远:“通知所有中层以上干部,现在回会议室,扩大厂务会。启辰,你也留下旁听。”
孟启辰点了点头,跟在人群后面,再次走进了那间气氛已然截然不同的会议室。
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,江振邦没有谈一句空泛的口号,而是直接进入了工作部署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