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利剑出鞘 (第1/2页)
督查小组这边刚开完会,消息就长了翅膀,传得比天上飘下的雪花还要快。
中午饭前,朝阳山酿酒厂厂长王长海的大哥大就快被打爆了。
“老王,听说了吗?督察组明天第一个就去你那!”
“长海啊,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?这十四家厂子,怎么就偏偏选中了你?”
“听说要在你们酒厂入驻半个月呢,王厂长你得做好准备啊。”
王长海挂断最后一个电话,手掌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抖,指节都有些发白。
他一屁股瘫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,额头上冷汗涔涔,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。
此前,刘学义市长在会上那句“打着改革的旗号,行中饱私囊之实”,就像一记重锤,狠狠敲在他的心上。
他当时就心虚得要命,总感觉那话就是冲着自己来的。
当天下午,王长海火急火燎地回厂里开会,跟几个心腹关起门来研究对策。
研究来研究去,他们反倒觉得松了口气。
宏远商贸收购酿酒厂的案子毕竟还没最后落定,只要赶紧把收购提议撤回来,就没事了。
上面若是问起来,王长海就解释说当时考虑的不够全面,道个歉就行了。
可他千算万算,没算到督察组的动作会这么快,第一个目标就是酿酒厂!
这他妈谁扛得住查啊?
不行,绝对不能坐以待毙!
王长海猛地站起来,在办公室里焦躁地踱步。他想起一个人,一个肯定能帮他说上话的人。他抓起电话,颤抖着拨出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。
电话接通,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。
“什么事儿?”
“朱市长,是我,长海啊。”
王长海嗓音微颤:“督察组要入驻我厂的消息,您听说了没有?!”
……
二十二号,周四。
天空阴沉,细碎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上飘落下来。
上午九点整,三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,顶着风雪,缓缓驶入了朝阳山酿酒厂。
厂区占地不小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糟和发酵混合的气味。
几栋苏式风格的红砖厂房,墙皮斑驳,在风雪中显得颇有年代感,但四处都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萧条与破败。
厂办公楼门口,王长海带着一众厂领导班子成员,脖子缩在衣领里,顶着刺骨的寒风和飘扬的雪花,脸上堆着僵硬的笑容,列队迎接。
车门打开,国资局副局长崔浩带着督察组一行十余人,走向办公楼。
夏朗这个常务副市长虽然是小组的组长,但并未亲临,而是坐镇政府,遥控指挥,具体工作都是四个副组长来干。
“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厂指导工作!”王长海急忙上前,伸出双手,与走在最前面的崔浩等副组长握手。
“王厂长不用客气了,咱们直接开会吧。”
“好好好,上楼吧,职工都在会议室等着呢。”
一行人直接被引到了厂区的大会议室,台下黑压压地坐着三百多名员工,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四个副组长在主席台正中落座,王长海拿起话筒,向职工们介绍了一番,然后带头鼓掌欢迎。
“啪啪啪~”
掌声很热烈,甚至有些过头了,似乎夹杂着一丝丝兴奋和期待。
崔浩微笑着点了点头,接过话筒主持会议。
他先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官话作为铺垫,接着便迅速切入主题。
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,兴宁市国营企业改革整治督察专项小组,从今天起,正式进驻朝阳山酿酒厂,开展为期三十天的专项督查工作。”
崔浩的声音不高,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,像小锤子一样,一下下敲在每个酒厂领导的心坎上。
“本次督查不会影响一线生产,主要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。第一,是全面审计,摸清家底。这项工作由审计局的同志牵头。对工厂的财务状况、资产情况、债权债务,进行一次全面、客观、公正的审计评估……”
“第二项重点,是深化改革,谋划未来。这项工作由国资局的同志负责。改革不是简单地换个牌子,而是要找到一条能让厂子活下去、发展好的新路。因此,我们将全面听取各方意见,特别是咱们一线职工的想法,对厂里提出的任何改革方案进行研究和评估……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