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语惊四座非凡响3 (第1/2页)
会议室内的领导们认真听讲,穆新光继续说道:“上收兴科集团,省里开出来的条件是什么,大家也都知道,一个是价值七千万的工业用地,一个是笔五千万的低息贷款。”
“土地是未来的承诺,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。说白了,省里没有拿出一分钱的真金白银。”
“但这,已经是目前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了,现金是绝对拿不出来的!”
“财政转移支付这条路走不通,那税收返还呢?”
穆新光分析道:“即便省里决定,我们只要兴科集团的所属权,兴科集团未来五年的所有税收全都留给地方,兴宁恐怕也是难以接受的。因为这不就等于我用你的钱,买你的东西吗?”
“兴科是兴宁市一手养大的,它未来的税收,本就有一部分属于兴宁市。我们现在把它全部拿走,再把本该属于人家的钱,当作是我们省里的补偿……这实在难以服众。”
“其次,省里如果不要兴科的税收,那把它上收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。”
穆新光竖起三根手指,继续剖析:“税收的路也被堵死,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条,产业配套和政策倾斜。”
“我个人觉得,这条也难以实行下去,因为一个地区的产业政策,讲究的是因地制宜,是全盘统筹。我们不能因为补偿兴宁,就强行把不适合的产业塞过去,这不符合经济规律。”
“再者,政策倾斜,这个口子更不能轻易开。今天我们为了兴科,给了兴宁独一份的政策,那明天,其他市县的企业如果也有突出贡献,我们给不给?给了,全省的政策就乱了套。不给,人家就会说省委省政府处事不公,厚此薄彼。到时候,新的矛盾和不平衡,又会在全省蔓延开来。”
微微一顿,穆新光沉声总结:“这些呢,都是我刚才在下面,想到的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。原则,我们肯定要讲,但现实问题,我们也不能回避。”
“说来说去,这三种补偿方式,似乎都走不太通。如何能既保证省里的主导权,又公道地补偿兴宁市的功劳,让各方都满意……我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,还请其他的领导和同志们各抒己见,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吧。”
会议室里陷入安静,领导们心思各异。
这个时候讲什么公道?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和万全之策?
省里就是要拿,县里哪来那么多屁话?
官帽子不想要了?
给我就完事了!
“新光同志提的这几个问题,是从落实上考虑的,非常实际!”
省长方清源开口打破沉默,他平静地陈述道:“我们搞改革,既要讲原则,也要尊重现实。不能只想着把企业拿上来,而不考虑地方的利益和情绪。竭泽而渔的事情,我们不能干。”
罗少康附和着点了点头,接过了话头:“这也正是我们与兴宁方面谈判时,感受到的主要难点。”
省政府班子的领导们,将问题拉回到了实际操作层面。
“不给兴宁留股权,固然简单,但今年省财政的情况,大家心里也都有数,拿不出东西来补偿的。单靠未来的政策倾斜,又显得空泛,难呐。”
一时间,会议室里的风向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会议桌上的气氛,在穆新光等省政府班子领导讲话后,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——都不说话了。
再辩论下去,那就是省委和政府打擂台了。
最终,所有人的视线若有若无地看向主位的省委书记金瑞泽身上——裁判,你来!
金瑞泽清了清嗓子,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,总结道:“看来,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。都是为了兴科好,都是为了咱们奉省的经济发展好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