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8章 整经三策 (第1/2页)
“将军果欲行此三策乎?”
李恢身为益州郡望之胄,门第尊显,于席间众人中出身最贵、地位最崇,故率先开口应答。
刘封神色凛然,重重点首,慨然道:“今川中经济崩颓,铜钱殆尽,金银皆空。若再不施此三策,恐百姓生计将退归以物易物之荒古境地,某实不忍见蜀中父老陷于此困!”
李恢闻言整肃衣冠,起身伏地而拜,朗声道:“将军为苍生计,不惧豪强阴噬、流言诛心,恢虽不才,愿附骥尾,助将军成此安民大业!”
吕常、何祗、马忠三人见状,相视颔首,亦齐整衣冠,伏地而拜曰:“某等虽才疏学浅,然赤心可鉴,愿效犬马之劳,助将军成就大业!”
“好、好、好!”
刘封大喜,当即起身下阶,将李恢等人一一扶起,相顾而笑曰:“此事虽艰难险阻,却有诸君襄助,事必可成!”
“既然诸君欲助我行此大事。”
刘封接着说道:“如今便先议一议这三方策论,可还有改进之处。”
李恢等人欣然从命,讨论起来。
马忠略有所得,沉吟半晌之后,乃拱手进言道:“将军明鉴。民间百姓纳税本已艰难,平日生计多艰,物资匮乏。若强制定物征缴,恐猾吏借此钻营,上下其手,胁民牟利。某有一策:既准以粮代赋,何不广开纳赋之门?凡财货、绢帛、蜀锦、漆器等物,皆可折价抵赋。由官府核定物价,定其比例,每年商定一次。如此施行三五年,则蜀中经济可望复苏矣。”
马忠这番话很有见地,事实上光是以粮食代赋的话,的确是一把双刃剑,对于一些土地较少的自耕农来说,以粮食交完赋税之后,剩下的口粮根本不够一年所需。
这些百姓就不得不再以钱币绢帛去市场上购买高价粮食,而这样一来,豪强小吏无疑能在其中上下其手,刁难盘剥百姓,委实是逆反了刘封的初衷。
因此,马忠建议要么彻底放开代赋,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财货粮食来纳税。
粮食多的可以用粮食来纳税,钱币多的依旧可以用钱币纳税,没有粮食、钱币的,也可以用绢帛布匹、漆器木具来进行纳税。
如此一来,蒋会最大程度上杜绝豪强小吏在其中盘剥的环节,从而切实有效的给底层百姓减负。
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。
刘封欣然接受,并对马忠多有褒奖。
于是,接下来李恢等人也接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言。这些意见包括各地不同的物资产出,不同的价格区间等等建议,俱是被刘封所采纳。
最后,刘封很是高兴,当即做出决断。
“表奏李恢为司盐校尉,品秩二千石,与郡太守同级,直属于左将军府,不受州郡管辖。下设典曹都尉两人。
表吕常、何祗二君为典曹都尉,品秩一千石,与县令同级,直属于左将军府,受司盐校尉统管。
表马忠出任盐屯都尉,负责收编蜀中私盐贩子为盐屯军,暂给编制一千人,单列为别部,由盐屯都尉马忠统领,直属于左将军府,受司盐校尉统管。”
“对了。”
刘封倒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。
中华大地,物产丰博,各地都有各地的特产,就连食盐也有多种。
海边有海盐,河东有池盐,益州有井盐,可谓是百花齐放,各有特色。
论品质,这个年代的海盐是远比不上高档池盐和井盐的。
可因为刘封的关系,海盐技术突飞猛进,不但超过了池盐和井盐技术,而且还将这两者远远的抛到了后面。
故此,刘封倒是想了起来,诸葛亮时期在蜀中的制盐技术得到过较大规模的提升,而且方法十分简单。
诸葛亮的这次技术改革,主要的就是改良了火井煮盐技术,以及发明了竹筒输气技术。
诸葛亮的改良技术,将西南地区的天然气井口改造为“盆盖式”,使单井日产量从传统家火煮盐的两、三斗迅猛提升至整整四石(约后世240斤),而且生产出来的盐质色白如霜,能与如今刘氏的拳头产品雪盐一较高下。
至蜀汉后期,蜀地盐井数量从刘璋时期的三十余口增至七十余口,形成“一郡数县皆有盐井”的产业格局,更有年产千金的傲人收入。
如今刘封不但可以将这些技术拿出来,而且还能将海盐的晾晒技术也推广至西南地区。
眼下天下七分,刘封父子已经尽有其三,眼看着就要反超袁、曹合流了。
这些技术的保密性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,反倒是提升产能,增加收益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在这种情况下,刘封开始转变想法,积极推广起技术来了。
李恢等人届时如获至宝,当即将这些誊抄至文书之中,并小心保管。
最后,刘封照例在州府之中宴请了四人,并额外调拨出五百甲士暂由李恢、马忠统领,以护卫他们安全。
原本处理完此事之后,刘封的心情是相当好的,尤其是张松来报,黄权那边已经有所松动,不日即可劝其反正,更是让刘封大喜过望。
只是这好心情不过维持了三天,就在襄阳和江州送来的文书中消散的一干二净。
襄阳和江州送来的文书,正是关于南阳异动的消息。
此时新野之败已经发生,但因为襄阳远在数千里外,哪怕有快马讯船报信,依旧有着不小的时间延迟。
因此,襄阳这次送达的,其实只是贾逵第一封示警的报告。
在报告中贾逵详细叙说了南阳郡中的异动,包括了河道船只运输的增加,兵马的调动,民夫的征集,以及北面被左幕军所拉拢的士族豪强传递来的消息。
只是贾逵在当时依旧不知道曹操已经要入南阳了,只是觉得南阳情况不太对劲,怀疑对方可能知道了己方要进行攻击的可能。
故此,才会给刘封发送警告,同时请示是否按照原定计划北上进攻南阳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