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3章 阴差阳错漏过的项目 (第1/2页)
罗阳没有满足宋琬这份好奇心。
“安颖现在的心思全在打造连锁咖啡店上。”
“咖啡店?”
宋琬惊讶道:“难道她还想和星巴克竞争?”
“如果把星巴克比喻成奈雪,安颖要做的连锁咖啡就是柠檬CC。”
罗阳毫不在意透露商业信息,笑着道;“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星巴克当成日常类饮品去消费,她想要用极低的价格来抢占低端市场。”
“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思路”
宋琬微微怔了片刻,随后笑了起来:“这次是你全资了吧?”
“安颖占5%的股份。”
罗阳笑眯眯的看着宋琬道;“真心跟着我的人,总不能亏待了她。”
“我还以为你会给罗生堂的股份呢。”
“那是以后的事情了。”
大概是不想在这上面多谈,罗阳简单应了一句之后转移话题道:“四组汇报的项目不会又是恒瑞医药那种吧?”
“把这个项目留下来汇报,我已经是再三衡量,鼓足了勇气。”
宋琬自嘲道:“要是心里再没点数,那就是挑战你的底线了,作死也不是这么个作法.”
感情这个女人心里清楚的很。
罗阳也笑了笑,没再继续问下去。
会议中场休息结束,他和宋琬一起回到了会议室里。
投资部的组长们看到两人说笑着走进门,心里都舒了一口气。
不久前两位大佬之间的争论把气氛搞的很压抑,虽然都是为了工作,可罗阳毕竟是董事长,真要惹恼了,宋琬还真不好收场。
现在看来,问题不大。
于是四组组长吕永强汇报项目的时候,语气也轻快了许多。
“.截止今年6月份,海底捞在国内一共开设了83家门店,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.”
“截止目前为止,海底捞一共经历了三次融资,第一次融资时间较早,在1994年,当时海底捞刚成立,创始人张勇向家人借款2万元,这算是海底捞的第一笔融资;第二次融资时间在2008年,这也是海底捞真正意义上的首轮融资,通过发行股权吸引了一些风投资金,除了一个叫王岑的天使投资人之外,我们没有查到更详细的投资人信息。”
说到这里的时候,吕永强顿了顿,下意识的看了罗阳一眼。
看到大老板没有想要插话的意思,而且听的很认真,于是胆子大了一点。
“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天使投资人王岑,他被称为“消费王”,曾经投资过周黑鸭、慈铭体检等多个知名消费品牌。王岑的投资风格偏向于消费领域,特别是连锁餐饮和零售行业。”
吕永强稍微展开了一下话题就收住,回归主题道:“2010年的时候,海底捞进行了第二轮融资,通过发行优先股吸引了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,这些信息也没有对外公布,包括具体融资金额和出让股权。”
“现在对于这家企业的估值、融资机构、股权分布情况.咱们几乎是一无所知。”
听到这里,罗阳忍不住开口点评道;“从刚才汇报的内容来看,海底捞前期的融资有很大可能来自于创始人身边的朋友,只有去年的那次融资,算是公开对外找了专业的投资机构,但是这些信息这么的不透明,可见这家企业的封闭性比较强,所以投资部是基于什么理由看好这家公司,又打算怎么投资这家公司?”
或许是宋琬刚才到他办公室里说的那些话起了作用。
即便罗阳知道现在投资海底捞是有利可图的,但是没有再像以前那样,只凭着先知的信息去简单而粗暴的做出决策。
他完全是根据四组汇报的内容来提出疑问。
“首先就是这家连锁火锅店的发展前景很不错,潜力很大。”
针对罗阳发出的疑问,吕永强一一回答道:“我们四组成员多次前往有海底捞门店的城市进行调研,并且亲自进店试吃,发现这家连锁火锅店不管是在服务上,还是在味道上,都具备了火爆的潜力”
吕永强在这方面早有准备,边回复罗阳的问题,边打开电脑屏幕上另一个文件夹。
这里面全是照片。
对着这些在现场拍摄的照片,吕永强认真的讲解着海底捞的极致服务
“至于董事长刚才询问的投资问题,我们是依据该企业扩张速度做出的判断。”
吕永强回答完第一个疑问之后,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:“据我们调查显示,海底捞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融资,这次融资就是为了加快全国门店铺设的速度,从2011年底的67家门店,再到今年6月份的83家门店,短短半年时间里,海底捞在全国新增了16家店铺,都是营业面积超过800平米的那种,单店投资成本超过60万.按照这种扩张速度,我们认为海底捞是需要更多资金的。”
“四组看好的海底捞项目让我想到了罗生堂的奈雪和柠檬CC。”
罗阳就事论事的道:“你们只考虑了他们对外融资部分,却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:假如这个连锁火锅品牌的生意真的那么好,我相信他们已经开起来的83家门店的盈利能力会相当不错,这意味他们的自我繁殖能力很强。”
自我繁殖能力很强,代表了什么?
看奈雪就知道了。
当初奈雪先在魔都开出了三家旗舰店,第一笔资金是罗阳拿出来的。
一个多月之后,罗阳找到了刘海山、何茂松以及蔡富军三个人,通过出让45%股权的方式,一次性融资5000万。
这是奈雪第一次融资,也是奈雪唯一一次融资。
从那之后,奈雪前期扩张依靠第一轮融资来的5000万资金,后续的扩张全靠已经开设门店的盈利,通过自我繁殖能力将这个连锁奶茶店发展成了年盈利超过20个亿的著名品牌。
柠檬CC几乎也是这样,创办之初,直接从银行贷款1个亿资金,算是拿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。
后续罗阳找到了红杉资本,进行了一轮融资。
同样的,这也是柠檬CC唯一的一次融资,后续为了加快扩张,甚至不惜放开加盟商制度,也没有再进行对外融资。
罗阳相信,只要海底捞的创始人脑子里没有病,他也会这么干的。
“被我说中了吧?”
就在吕永强哑口的时候,宋琬插话进来道:“之前内部讨论会上我就下过结论,这个项目是不错,但是投资的希望不大,当时没有说原因,现在你们知道了吧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