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3章 同样是抄,为何不同? (第1/2页)
互联网大会落幕当晚,二马一李连夜展开了一场事关行业格局的战略对话。
正如古训所言: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
在这场高层密谈中,三方达成共识:外卖领域的暂时退让只是战略收缩,美团主动让出外卖战场,是为了集中火力固守团购基本盘。
这一调整立竿见影——新美大资源重新聚焦后,饿了么对团购市场的进攻态势明显减弱,或许也因其需要消化既得的外卖市场份额有关系。
随后公众视野中,BAT三位掌门人一改往日锋芒毕露的姿态,背后却是三大巨头在多个赛道同时落子的战略布局,进行大刀阔斧般的调整。
雷厉风行,极具效率。
其中网约车战场推进最为迅猛——在阿里与腾讯的资本撮合下,柳青凭借其高盛历练出的强势谈判风格和资本运作手腕,仅用月余便促成滴滴与快的的世纪联姻。
据内部人士透露,谈判团队对这位“铁娘子”的气场颇为忌惮,这也加速了谈判进程。
最终一番商谈,合并后董事会七席配置彰显平衡之道:管理团队三席(程维CEO、吕传伟联系CEO、柳青COO),财务投资人各一席,剩余两席由阿里彭蕾与腾讯彭志坚分占。
12月7日,程维与吕传伟同步发布联名公开信,宣告华夏互联网史上最大未上市合并案诞生。
“我们很高兴宣布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实现战略合并,今天正好是7号,也就是‘在一起的意思’。
这是华夏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合并案,也是移动出行行业的重要里程碑。
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基本保持不变,暂时先独立运营,品牌保留为过渡方案,循序渐进进行整合.
合并后,我们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出行服务,为司机创造更多收入机会,为城市交通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。”
次日,两家公司对外官宣,快的打车正式并入滴滴。
随后合并后的新滴滴就跟优步(Uber)达成战略合作协议。
其实一开始Uber打算先收购滴滴,把滴滴作为跳板占领华夏市场,但被背后的腾讯拒之门外。
在观察一番华夏网约车三国大战后,感觉好像自己进场也不是不行。
随后Uber在得到百度投资后在9月底宣布正式进入华夏市场,当时还在沪市召开了一场颇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,最终命名为优步华夏。
优步登陆华夏后打法与国内截然不同,颇具国际范,采用的是精英小分队的策略,内部称之为“铁三角”战略。
即:城市经理、市场经理和运营经理,优步负责把系统和技术建好,剩下市场和运营就放权给当地团队去做,这样扩张起来很是效率。
一个月后初步扩张完毕,人民优步上线,跟上国内节奏,进行烧钱。
这才有了跟合并后滴滴合作的资格。
当下华夏网约车格局,变成了新的三分天下,优步起步最晚,发展颇为迅猛,占据目前13%的市场份额,先后吞并易到和快的的滴滴市场份额高达42%。
而两者即将面对的对手就是凭一己之力,钻了政策的空子,通过闪电战占领45%市场的打的出行!
同期,在线旅游战场也迎来变局,百度系去哪儿早已上市,腾讯系艺龙与同程联姻,加上老牌劲旅携程,原本的三足鼎立最终在AT资本运作下走向融合。
百度战略投资携程,与原有去哪儿业务形成协同,标志着在线旅游市场正式进入AT双雄时代。
12月15日,58同城与赶集网宣布合并,而赶集网的子项目随后孵化出瓜子二手车,悄然切入潜力巨大的二手车市场,此举背后BAT的身影若隐若现。
在外卖战场尘埃落定后,短短一个月内,互联网行业风云变幻。
百度、阿里和藤迅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多个领域展开整合,或并购、或结盟,向外界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资本运作与生态构建能力。
这一系列闪电般的动作,让市场观察者和财经媒体,对其所展现出的资源整合效率与战略执行力惊叹不已,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,更向整个互联网生态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。
这也宣告着,目前华夏互联网局势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面协同。
华夏互联网下半场,才刚刚开始.
12月下旬的一天,深圳,藤迅总部。
风尘仆仆归来的小马哥,踏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,便是召集核心团队紧急会议。
宽敞的会议室里,公司各大业务线的产品高级总监一行二十余人陆续就座。
白板中央那行醒目的文字,无声地宣告了今日的议题。
每个座位前的桌面都摆放着一份厚重的文件——那是彼岸集团从创立初期到现在的所有经过总结和提炼的资料。
联系白板上的字迹与手中的文件,众人心下了然。
低沉的讨论声在会议室里此起彼伏。
一个小时后
当小马哥推门而入,刹那间,原本讨论的喧嚣归于沉寂。
“今天召集各位,是要讨论一个关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。”
他的声音沉稳,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锐利,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