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8 《肖克申的救赎》,演员全部就位(求全订) (第2/2页)
一位在监狱中度过大半生,看似被体制化却内心深处仍存一丝义气的关键角色。
这个角色需要一位年纪稍长,面容自带故事感,拥有独特嗓音和沉稳气场的黑人演员。
这一次,她将目标锁定在那些活跃于小剧场和独立电影圈,有扎实舞台功底,但主流商业片机会不多的演员身上。
通过一位资深选角导演朋友的介绍,她注意到了摩根·弗里曼这个名字。
朋友评价他:“声音像陈年威士忌,演技扎实得像磐石,在纽约外百老汇和本地剧团摸爬滚打多年,什么角色都能接得住,就是运气差了点,一直没遇到能让他真正发光发亮的机会。
最近好像挺困难的,接的活都是些零碎配音和小配角。”
顾秋娜几经周折,才在洛杉矶市中心一个嘈杂街区的小排练场找到了摩根·弗里曼。
他正在为一部预算极低的黑人社区话剧排练,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西装,皮鞋边缘有些磨损。
但一站上临时搭起的舞台,他整个人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。
念台词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,瞬间就能抓住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排练间隙,顾秋娜上前自我介绍,并说明了来意。
与蒂姆·罗宾斯最初的警惕不同,摩根·弗里曼听完顾秋娜的介绍,那双深邃的眼睛里,透出的更多是审慎和探究。
他没有立刻拒绝,而是仔细询问了电影的类型,故事梗概,导演的风格,以及制作周期。
“香港很远!”摩根·弗里曼的声音平静而缓慢,“片酬呢?”
当顾秋娜报出同样是一万美金!
对于他这样的资深舞台演员,这个价格其实偏低,但考虑到项目和机会,仍具吸引力时,他沉默了一下,目光扫过简陋的排练场和远处喧闹的街道。
他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,演艺事业起伏不定,经常要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。
一万美金和三个月的稳定工作,以及一个颇具分量的角色,对他而言,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。
“剧本里说,‘这些墙很有趣。刚入狱的时候,你痛恨周围的高墙;慢慢地,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;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。’”
摩根·弗里曼缓缓地复述着,顾秋娜刚刚提到的几句台词,眼神望向远处,仿佛穿透了墙壁,看到了某些属于自己的回忆和感悟。
“这话……写得很透。”他转过头,看着顾秋娜,露出了一个淡淡的、带着些许疲惫却又透着决心的笑容,说道:
“顾女士,我演过太多小角色了。瑞德……这个角色有骨头。我接了。什么时候出发?”
就这样,顾秋娜凭借程学民精准的人物小传,自己敏锐的眼光,和务实灵活的谈判,以极高的效率和不高的成本,陆续签下了程学民名单上的几位关键演员。
除了蒂姆·罗宾斯(安迪)和摩根·弗里曼(瑞德),还包括饰演暴虐狱警拜伦的克莱希·布朗、饰演年轻囚犯汤米的吉尔·贝罗斯,以及饰演典狱长诺顿的鲍勃·冈顿等。
当顾秋娜带着这支由“潜力股”和“黄金配角”组成的,略显奇特但恰好符合程学民预期的小型美国演员队伍,经过长途飞行降落在启德机场时,程学民亲自到机场迎接。
看着小姨顾秋娜带着那几张或年轻青涩,或成熟沧桑,却都与记忆中那部经典之作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主演面孔,惊人重合的脸庞走出闸口时。
程学民虽然有心理准备,但真正亲眼见到,还是瞬间愣在了原地。
内心更是涌起一股极其怪异,又无比兴奋的震撼感。
“小姨……你这……”程学民难得地有些语塞,目光在蒂姆·罗宾斯高大的身形,和摩根·弗里曼那双充满故事感的眼睛之间来回移动,压低声音对顾秋娜说道:
“我不是让你照着某个模板找,你这……简直是按图索骥,还把‘骥’给完美地找来了!这……这也太像了!”
尤其是摩根·弗里曼,那神态,那嗓音,活脱脱就是从剧本里走出来的瑞德!
顾秋娜得意地笑了笑,挑了挑眉,低语回道:“怎么?不满意?我可是严格按照你给的人物小传找的!
‘内心坚韧、外表平静的银行家’、‘饱经沧桑、声音独特的监狱权威’……我觉得我找得挺准的啊。
而且价格绝对公道,打包价都没超预算。”
她顿了顿,略带调侃问道:“怎么样,小姨我这星探的眼光,还行吧?”
程学民深吸一口气,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,脸上恢复了一贯的从容,迎上前去,用流利的英语与每一位演员握手寒暄说道:“欢迎来到香港!我是导演程学民,一路辛苦了!”
他的目光与每一位演员接触,真诚而专注。
蒂姆·罗宾斯似乎还有些拘谨,摩根·弗里曼则回以沉稳的注视和有力的握手,克莱希·布朗气场很强,鲍勃·冈顿则显得颇为绅士。
在前往酒店的车里,程学民向演员们简要介绍了接下来的安排:
先入住酒店倒时差,明天开始剧本围读,定妆试镜,随后进入长城片场进行拍摄。
他特意强调了这部电影的合作性质和国际视野,希望能共同打造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。
看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繁体字招牌,密集的招牌和充满东方风情街景,蒂姆·罗宾斯眼中充满了新奇。
而摩根·弗里曼则显得平静得多,只是偶尔目光会若有所思地掠过街角劳作的老人。
香江的夜晚闷热潮湿,霓虹灯的光晕,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拉出长长的,摇曳的光带。
长城酒店房间里,程学民刚送走摩根·弗里曼和蒂姆·罗宾斯等人,房间里还残留着雪茄和咖啡混合的气味。
他站在窗前,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街道,心里盘算着《救赎》开拍前的最后一块拼图。
傅齐正在收拾茶几上的杯碟,脸上带着兴奋后的疲惫,说道:
“小程老师,这帮美国演员算是基本搞定了,气质都挺贴,价格也合适。接下来就是剧本围读,试妆定装,然后就可以进片场了。”
程学民转过身,走到书桌前,摊开一份演职员名单,手指点在一个名字上,龚膤。
名字后面标注着角色:狱医林。
一个在冰冷监狱中,保留着一丝人性温情的东方女性角色,戏份不多,却是黑暗中一抹暖色,也是连接东西方视角的关键。
“还差一个最重要的人。”程学民声音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傅齐凑过来一看,恍然大悟说道:“龚膤同志!对对对!这个角色非她莫属!
《庐山恋》里她那种坚韧又温柔的气质,太合适了!我明天就去安排发电报?”
“不,我现在就去。”程学民拉开椅子坐下,拿起钢笔,抽出一张电报纸,说道,“傅先生,我们的趁热打铁。”
“美国演员到位的消息,正好给她,也给燕京那边吃颗定心丸。”
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。
程学民的字迹凌厉果断,内容言简意赅:“龚膤同志,《救赎》剧组筹备就绪,美方主演已抵港。
狱医林一角,为你保留。见电速办手续,南下赴港,进组报到。详情面谈。学民。”
他放下笔,跟着和傅齐说道:“走,麻烦傅先生帮我用加急通道发出去,直接发到总政文工团。”
“好好好,没问题没问题!”傅齐连连点头,接过电报,陪着程学民一起。
……
求月票求全订,谢谢!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