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一章 巨大的经济引擎 (第2/2页)
而虚拟设备的话,目前只有威酷实业一个代工厂。
所以智云集团要扩充虚拟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的产销量,那么威酷实业这边的任务就非常繁重了。
谭英武继续道:“我们根据供应链情况,物流情况,人力资源情况,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条件,初步选定了三个候选地点!”
“如今这三个候选地区各有优劣,具体该怎么选,还需要徐董决策!”
徐申学接过报告书看了看,报告书里对三个候选地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,不过真说起来,其实每一个地方都可以。
供应链和物流运输条件都很不错,人力资源也充沛,同时经济略差,对威酷实业这种劳动密集产业需求极为迫切,当地的营商环境也不错,都是非常适合作为大型生产基地。
最后徐申学详细询问,又和谭英武讨论了一番后,最后道:“就东城吧,这地方不错,当地人力资源更充沛,人力成本也低一些,员工更好招募,纵然物流有一些劣势,不过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这方面也不会成为问题。”
徐申学仔细看报告的时候,也是进行了仔细的对比,这个东城是综合条件最好的一个,自然就选它了。
而且这说的人力成本低也是事实,别看智云集团的员工收入都非常高,动不动百万年薪的,但实际上国内的很多行业,很多地方的薪资还是比较低的。
很多想要出海搞投资的企业,说什么国内的人力成本上涨之类的,那是他们没去一些经济落后的城市去看看。
很多地方的工厂里的工人收入,月薪三四千的才是普遍,而服务行业更低,两千多的比比皆是。
所以都是为了缩减人力成本,威酷实业是选择逐步从国内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撤出产能,陆续转移产能到经济相对落后,人力成本更低,但是交通发达的内陆城市。
这样一来,人力成本缩减了不说,而且还能继续利用国内的完善工业链,工业基础,物流体系,采购零配件也不用关税,综合成本比出海还要更便宜……
而有些选择出海,去海外投资的工厂,在这些地方表面上似乎人力才成本更低,但实际上人力成本低不到哪里去,并且供应链成本以及其他附加成本,比如关税成本这些都会大幅度上涨,最后算下来还更亏!
徐申学是一向来都倾向于把工厂留在国内的,甭管是半导体这种高端先进产业工厂,还是代表未来的智能电动车以及动力电池等这些重要工厂,还是说威酷实业这种单纯玩组装代工的劳动密集产业工厂。
甭管低端,还是高端,通通留在国内!
高端留在国内是为了维持技术优势,避免技术太快扩散导致的竞争加剧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,总之不管怎么说,都不可能搬走的。
而低端产业留在国内,是因为更低的成本,同时一大群普通人也更需要这些低端就业岗位。
而这些普通人,同时也是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消费者……人家普通工人也买几千块的智云手机的啊!
就算不买智云手机,这购买威酷电子的手机也行啊……威酷电子也是徐申学的企业啊。
甚至购买其他国产品牌的手机也行啊,这些国产品牌里绝大部分芯片,SOC以及储存芯片都是清一色的智云造啊。
真说起来,不敢说每一个,但是90%的国人,其实都是徐申学的客户……包括一大堆未成年小屁孩,孩子大了总归是要用手机的。
只要用手机了,90%的可能都是徐申学的客户,至少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。
玩企业玩到徐申学这个程度,做事选择,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化,甚至理想化的选择了。
并不会因为单纯的所谓成本、利润这些因素去做决策!
部分业务成本高,利润低,我稍微卖贵点就好了嘛……反正我的机器人,虚拟设备都是垄断的,海内外消费者也没得选,全球独此一家!
手机也半导体领域也具有极大优势,能够支撑更多的溢价。
甚至售价上涨都不用多,稍微提升几个百分点,就足以给这些低端就业的工人们发工资了。
对于徐申学而言,都有点像是举手之劳了……顺手的事!
用不着为了节省那点可有可无的人力成本,跑到海外去建厂。
徐申学看着报告又继续道:“不过另外两个地方也不错,各方面条件也挺好的,大基地先不搞,先搞个五六万人规模的中型基地过去看看情况。”
“后续深城这边的生产基地逐步缩减后,再从这两个地方里选一个作为第七个生产基地,总不能让人家浪费大量时间陪着你们做无用功!”
很多地方为了争取威酷实业的项目,都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。
而这三个地方还进入了决赛阶段,为了继续争取项目,彻底把威酷实业这匹肥狼给套住,他们也是舍了孩子的!
如此庞大的前期投入,最后要是变成了无用功,那样就不好了,两个落选的地方多少要给点安慰奖。
——————
威酷实业的每一轮的产能扩充,每一次的大型生产基地的地点选择,都是一场巨大的投资。
对于威酷实业自身影响大,对智云集团也影响大。
当然,更大的影响还是对于生产基地所在地!
威酷实业里的生产基地分很多种,一些几千人规模,上万人规模的工厂很多,根据供应链情况,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。
但是一般被称之为大型生产基地的,也就是现在的五个大型生产基地,最少的员工规模都超过十万人,其中的莞城以及安城生产基地,更是各自超过三十万人规模。
而且威酷实业也不仅仅是自己去的,还会带着一大票供应链企业去的。
这些供应链企业将会围绕着威酷实业的工厂进行建设,生产,就近供货!
这说是搞一个生产基地呢,但实际上是去搞一个产业集群……真搞起来,这些工厂都是分布在当地的各城区乃至下面的县城的。
威酷实业的大型生产基地,之所以以地名为前缀,那是因为实在规模太大,所以也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地方建厂,实际上是遍布当地诸多地方的N多个分厂组成的。
你不可能真把三十万人规模的代工厂,再加上一票供应链企业的一大堆工厂,都塞进一小片地区……真这么搞,那就是一个大几十万人的工业城市。
对于生产基地而言,这规模太大了,不好管理,麻烦事也多。
所以是分成好几个分基地来,再搭配一些供应链企业组成的一些工业区之类的组成。
如此规模的超大型生产基地,对当地的经济影响是极大的!
安城生产基地就是典型例子,目前围绕着威酷实业的生产基地,云集数百家各类规模以上制造企业……然后这些供应链企业本身也需要一堆的配套企业或服务。
于是乎,当威酷实业跑到安城去建设超大型生产基地后,当地各种工业区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,以至于安城这种人力资源极为充沛的地方,甚至都出现了用工荒,一大群周边城市的打工人都跑到当地去工作了。
当年威酷实业跑去安城建厂,看重的就是当地极为充沛的人力资源,结果到现在,当地的人力资源都不够用,还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的人跑过来打工!
而且工业制造,这背后还需要各种衣食住行的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支持……
不说别的,这新增加的几十万名工人他们也需要各种消费的啊,于是乎为了这些人提供服务的各种餐厅、理发店、便利店、服装店,快递行业,网约车行业等一大堆服务行业也就发展起来了。
这一环扣一环下,当地的经济是能获得爆炸式增长的。
所以威酷实业的大型生产基地项目,那都是极为抢手的项目……甚至对于很多地方而言,威酷实业的生产基地项目,比智云集团的普通分公司更受欢迎。
智云集团的在一些普通城市里的分公司,基本上都是一些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类的分公司,这种分公司说实话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那样,雇佣的员工都不多。
而雇佣大量员工的半导体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的设计、研发中心之类的重要子公司,都在一二线城市呢。
因为智云集团对员工的要求太高,同时还是一个以技术研发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。
智云集团需要的员工,都是各种高学历员工,而这种人一般都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里……哪怕是智云集团里自营的工厂,那也是顶级的半导体工厂!
而先进半导体工厂是一种把博士当普通牛马用的特殊工厂。
所以智云微电子里的半导体工厂里,很多人看着似乎只是个普通技术员工,但实际上一个个都是985、211出来的高技术人才,收入也非常高的。
因为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,因此智云集团半导体基地、其他的研发设计中心基本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。
其中深城,广城,沪城,京城这些地方都是智云集团的重点布局的区域。
光是这四个一线城市里的员工,总数就超过了二十五万人,占据智云集团全球总员工的三分之一。
然后一些教育资源比较强悍,或者科技环境比较优秀的二线城市,也是智云集团进行布局的重点区域,如江城,通城、杭城、川城这些地方,智云集团就进行了重点布局,以研发中心以及半导体制造为主。
通城都被智云集团玩成了全球第一半导体基地了,拥有全球规模最大,最顶级的先进逻辑芯片制造基地。
而江都也很夸张,光是这一个城市的储存芯片产能,占据全球先进储存芯片产能的百分之十左右,当地都自称是全球储存芯片之都……
当地如果出现什么事故,导致大范围停电的话,全球的储存芯片都得立马陷入供应短缺,业界影响力相当夸张!
至于普通城市里的智云子公司,那其实都是销售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,少数则是一些数据中心之类的,其实也提供不了多少就业,更提供不了多少产值。
当然,作为招牌还是挺好用的,好歹是挂着智云名头的子公司,拿出来一说,也能来一句:我们这也有世界顶级的高科技企业!
相对来说,威酷实业这种看似只是个劳动密集的组装代工厂,似乎没啥技术含量,给的员工薪资也就常规水平,普通员工只能拿个几千块月薪。
但是它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大!
无他,它提供的就业岗位实在太多!
为了争夺威酷实业的生产基地,各地都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最后威酷实业这边选出来的三个候选地方,都已经是经过多年考察,当地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。
所以虽然这一次只能选一个,但是其他两个也不能轻易放弃。
二三十万人的大规模工厂先不搞,但是五六万人的小基地还是可以在这两个落选地方里搞一个的!
如此一来,后续还能为扩产再准备两个候选,简单方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