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章 赵赫献捷,海军已成! (第1/2页)
一二三三年,八月初六,中都城,丰宜门。
中都城有十三座城门,丰宜门是这十三座城门中的正南门。只要进了丰宜门,经笔直宽阔的御街一路北行,就可以直达皇宫。
自从金国建都于此,就规定只有皇帝,皇室成员,朝廷高级官员,以及禁军,可以从丰宜门入城,其余人等都要走另外十一座城门。
赵朔虽然没有皇帝之名,却有皇帝之实,对中都的规定也是类似。
不过,今天例外。
红日刚刚升起,从宽阔的御街两侧,一直延伸到丰宜门以南十里,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军民百姓。
这些军民百姓有中都城本地的,有远从河北诸地赶来的,有远道而来的商旅,甚至有天下各地来参加今年科举的士子们。
因为今天有两支重要的车队进京,赵朔非常高兴,直接下旨,开放丰宜门,任由军民百姓出入,并且观礼。
第一支车队,就是世子赵赫报捷的队伍了、
巴格达大胜,歼灭了真神联军主力之后,赵赫派耶律铉将智慧宫内所有关于天文、地理、医药、机械、数学……所有对华夏文明可能有益的书籍挑选出来。
总共三万余羊皮书卷,以及巴格达缴获的部分金银财物、贵人的头颅,装了三十辆大车,从万里之外送往中都报捷。
第二支车队,则是海军正红旗的献礼队伍。
如今,海军正红旗已经成立八年之久,他们早就根据赵朔所传授的荷兰远洋海船式样,将新式战船造出来了,并且初步训练成形。
如今正是秋天丰收之际,海军正红旗将他们的两大成果,也装在三十辆大车上,向赵朔献礼。
第一个成果,就是一套完整的的鲸鱼鱼骨。
这些年海军没什么仗打,如何训练海军的战力呢?在赵朔的指示下,海军正红旗对大海中的鲸鱼下了手。
第二个成果,就是南洋的鸟粪了。
去年,海军的大船终于开到了南洋群岛,将一船鸟粪运到了山东。这船鸟粪被作为试验品,施用到各种粮食、蔬菜和水果上,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眼看着中秋就要到来,他们将部分收获装载在大车上,运来了中都。
军民百姓们对这两支献礼的队伍,当然都非常感兴趣,扶老携幼,拥拥簇簇,摩肩擦踵。
这些军民百姓的前面,是赵朔派出的迎接这两个献礼队伍的官员队伍。
当然了,毕竟仅仅是赵赫的使者到来,别说赵朔了就是中书令耶律楚材都不可能出迎。
率领这些官员的,乃是礼部侍郎赵秉文。
赵秉文有北方文宗之称,不仅学问精深,而且颇有治政之能。
当初赵朔让耶律楚材开名单,向金国索要汴梁的人才,赵秉文是第一名。
他今年七十五岁,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,会在一年前病逝。不过,赵朔改变了历史,不但灭金灭的非常快,避免了赵秉文的过度殚精竭虑。而且,中都的医学水平比原本的历史上的这个时代强了许多,赵秉文仍然健在。
“史权参见赵侍郎!世子率军西征,巴格达一战,歼真神教诸国联军三十万,俘真神教国主十三名,缴获无算。特以金三万两,银七万两,真神教千户以上头颅八十三个,真神教珍贵藏书三万四千五百六十六卷,向王上,向朝廷献捷!”
史天倪的次子史权,向着赵秉文大礼参拜,高声宣告着赵赫的世子功绩。
按照朝廷制度,八旗万户和各部尚书平级,各千户比侍郎仅仅低上半级,史权对赵秉文只需要拱手为礼即可,是不必大礼参拜的。
但是,赵秉文代表的是朝廷,是大王赵朔。史权代表的是西征军,是世子赵赫,还是要行大礼的。
“好!好!好!史千户远来辛苦了,世子远征万里之外更辛苦。我在此代表王上,我代表朝廷,慰劳西征将士!”
赵秉文现在心中激荡异常。
他是正宗的儒生,讲究的是忠臣不侍二主。他是北方文坛之宗,更是要脸面的人。虽然投降了赵朔,但心中总是有些别扭。
但现在这点子别扭,已经完全一扫而空。
很简单的道理,赵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就罢了,连世子赵赫都如此勇猛。
巴格达之战中,诸汗长子,赵赫战功第一。因此,富裕而繁华的阿尤布王朝,落入了赵朔的掌中。
这说明什么?
赵秉文投降的这个新生的国度,前后至少两代明君,可确保以后几十年的繁荣昌盛!
秦二世而亡,隋也到了第二代就没了。无他,王朝传到第二代之时,人心仍然动荡。第二代君主不是明君,就很可能二世而亡。
稳稳传到第三代手中,才算根基已成。
现在看来,这个新生的国度传到第三代毫无问题。以赵朔的丰功伟绩,这个朝代的保底也得是汉唐。
他投降这样的朝代,有什么丢人的?
那叫弃暗投明!
他虽然比不了大唐年间的魏征,但道理是一样的!
随后,赵秉文转身向着军民百姓看来,道:“王上无敌天下,拓地两万里,泽被亿万子民。世子不但有煌煌大胜,还将诸国文明之精华运来中都城。如此文治武功,大王后继有人了!吾等为王上贺!为朝廷贺!”
“为王上贺,为朝廷贺!”
“大王后继有人,吾等更有盼头!”
“愿为王上效死!为世子效死!”
“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,世子千岁千千岁啊!”
……
周围的军民百姓齐齐欢呼起来,震耳欲聋!
到了现在,赵朔虽未称帝,但是称呼“王上万岁”,已在他治下的军民百姓中蔚然成风。
赵朔活一万岁,当然不可能。
但是,世子如此勇猛,意味着国家有了稳定的传承。按照汉唐的经验,至少应该有百年的太平日子可享。
百姓们简直比赵秉文还要高兴。
这也是他们今天齐齐来观礼的原因之一。
后面车队的到来,同样让百姓们振奋异常。
那头鲸鱼的鱼骨实在是太庞大了,足足装了十辆大车。中都百姓们何曾看到过如此巨大的生物,真是开了眼了,议论纷纷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