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三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二三阅读 > 大明:帝师之路,从科举开始 > 第1007章 徐闻的计划

第1007章 徐闻的计划

第1007章 徐闻的计划 (第2/2页)

虽然朝廷表面保持沉默,但朝中不是没有人想为死去的士子说话。
  
  三位御史联名上疏,要求彻查绍兴文庙之事,列举徐闻屠杀士子的七大罪状,措辞激烈,矛头直指越王。
  
  然而,这三人上疏后不过三日,便先后遭难:
  
  一人外放岭南蛮荒之地,终身不得调回中枢;
  
  一人被夺职查办,罪名是“扰乱纲纪”;
  
  最惨的一人,直接被打入大理寺狱,连家眷都受牵连。
  
  自此之后,再无人敢言及江南二字。
  
  都察院的案牍堆得高高,却不见一封弹章涉及徐氏父子。
  
  连太学讲席也被秘密换人,原本敢于发声的讲官,不是辞职回乡,就是闭门不出。
  
  曾热烈喧哗的学宫,如今鸦雀无声,连读书声都低了几分。
  
  消息被层层封锁,连京中市井百姓也只道江南“有乱”,至于乱因为何,无人敢言。
  
  而史官……更是讳莫如深。
  
  那位原本坚持“实录不可妄改”的翰林修史官,最终交上来的起居注中,对江南一事只写了八字:
  
  “江浙风波,因商引乱,已平。”
  
  如此草草几字,未来若无亲历者口述传承,恐怕百年之后,这一场血案将彻底被历史吞没。
  
  ......
  
  越王府。
  
  徐闻坐在王府正厅,翻看着一封封从江南各地送来的密报,每看一封,他眼角的皱纹就深了一分,但神情依旧沉稳如山。
  
  身边的亲信幕僚不敢多言,只小心伺候着,生怕一个不慎惹怒这位杀人如麻的王爷。
  
  这些天,徐闻收到密信无数,有人痛骂他是“书脉刽子手”,他只是笑了笑。
  
  这才到哪?
  
  在肃清完江南士林之后,徐闻并未就此收手。
  
  趁着朝廷还在缄默观望,他迅速出手,着手下一步大计。
  
  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宏伟计划!
  
  江南士子已败,然书院犹在,士绅犹存,若不彻底剪除,来日依旧反扑!
  
  接下来徐闻的第一步,是废除江南各地书院制度,统一归并为社学体系。
  
  “江南书院,非圣学也。”
  
  徐闻在奏疏中写道:“社学凋敝,书院横生,今之天下,不为皇学之治,而为士族之私学所割,书院虽名讲学,实则结党营私,蠹国害政,宜尽废之!”
  
  这一道奏章,成为大明教育改革之始。
  
  徐闻所针对者,不是几间学舍,而是贯穿明朝中后期两百年士绅体系的根基。
  
  自洪武年间起,朱元璋设社学于乡里,意在普及教化,教民以礼,以儒学安民,以学养忠。
  
  其本意既为社会教化,更是政治布局,将教育权掌握于朝廷之手,从而遏制地方世族对思想的操控。
  
  但随着时代变迁,社学年久失修,朝廷拨款无力,地方官冷眼旁观。
  
  于是,书院兴起,以士人为骨,以世家出资为筋,在江南遍地开花,自设讲席,自定章程,甚至自立“道统”。
  
  这些书院,表面传道授业,实则成为江南士族自我繁衍、自我维护的工具。
  
  他们培养门生故旧,构建以“书院”为中枢的利益共同体,使得地方豪强不仅掌握土地与财富,更垄断了教育与舆论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