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 椒麻酱肉荷叶饼 (第2/2页)
“不是不是。”阿呆慌忙摆手,“姑娘收了东西,还回了肉酱和梅子,说是道谢。只是……只是刚走到月洞门,碰上夫人了,夫人说闻着香,就……就把吃食留下了,还说改日要去金陵桥光顾姑娘的摊子。”
宋修闻言先是一愣,随即无奈地笑了,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了敲,眼底漾开点纵容的无奈。
他这母亲,素来爱热闹,怕是真会寻个由头跑去桥头看新鲜。
正想着,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:“公子,夫人让送些新做的杏仁酥来。”
托盘上的杏仁酥码得齐整,洒着层细细的糖粉,旁边还放着碟蜜饯,正是宋修爱吃的。
宋修瞧着那碟蜜饯,忽然明白过来。
母亲这是截了人家的礼,又怕他不高兴,特意找点东西来赔罪。
他拿起块杏仁酥,入口酥脆,甜香漫开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戚萝第二日起得格外早。
天还没亮透,她就支起铁锅。
把张屠户那五斤五花肉切成方块,先用沸水焯去血沫,捞出来用布巾擦得干爽,再下到热油里煎出金黄的油花。
等肉皮皱起好看的焦色,她舀了两勺陈年豆瓣酱进去,铲子翻搅间,酱香混着肉香漫了满院。
接着往锅里投了葱段、姜片,最后抓了一小撮蜀椒,红亮的椒粒在热油里滚了滚,那股子麻香瞬间窜出来,勾得隔壁的黄狗又“汪汪”叫了。
“这是做什么呢?香得人睡不着!”李娘子披着衣裳站在院门口,手里还攥着没织完的帕子,鼻尖使劲嗅了嗅,“哟,这股子麻味够劲!是添了什么稀罕料?”
昨夜她隔着院墙,隐约听见戚萝院里有说话声,还瞥见个小厮模样的人影,提着食盒来来回回,只是夜深得很,她不好多嘴打听。
此刻闻着这从未有过的麻香,倒忍不住多问了句。
“托友人捎了点蜀地的花椒,想着试试新菜式。”
戚萝往锅里添了勺黄酒,蒸汽腾起时,麻香混着酒香更烈了。
“总不能让好东西搁着生灰。”
她没提宋修,只说是托人捎的,省得李娘子琢磨。
李娘子凑到灶台边,看那肉块在酱色汤汁里翻滚,皮皱得像朵花,忍不住咂嘴:
“瞧着就好吃,说起来,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,往后定能在金陵桥站稳脚跟。”
戚萝笑了笑,往灶膛添了把柴。
火苗“腾”地窜起来,映得她眉眼亮堂堂的。
肉在锅里咕嘟着,她又和了面,打算做些荷叶饼。
新磨的麦粉雪白,温水和面时加了点碱,揉得面团光润如玉,醒在一旁,等着和酱肉配成一对。
日头爬到檐角时,酱肉终于炖好了。
揭开锅盖的瞬间,麻香混着酱香“轰”地涌出来,肉皮颤巍巍的,用筷子轻轻一戳就透,红亮的汤汁里浮着蜀椒的碎粒,看着就让人咽口水。
戚萝把肉捞出来,切成薄薄的片,码在白瓷盘里,淋上两勺原汤,撒了把翠绿的葱花。
旁边荷叶饼也蒸好了,薄薄一层,透着点碧色,像刚从池塘里捞出来的新叶。
推着车往金陵桥去时,日头正好。
刚支好摊子,就见方仲槐和周明瑞跑过来,鼻尖使劲嗅着:“戚女郎,今日做了什么?香得我们在国子学就闻见了!”
“椒麻酱肉配荷叶饼。”戚萝笑着掀开盖子,“刚出锅的,尝尝?”
方仲槐迫不及待夹了片肉,裹在荷叶饼里,刚咬一口就直吸气:“嘶——这麻味够劲!肉炖得烂乎,一点不柴,配着饼子吃,绝了!”
周明瑞也吃得直点头,含糊不清地说:“比我家厨子做的酱肉香十倍!给我来五套,我要带给同窗尝尝!”
两人的吆喝又引来了不少人,不一会儿,酱肉就卖了大半。
戚萝正忙着打包,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:“这位小娘子,听说你家的酱肉用了蜀椒?给我来一套。”
声音清润,带着点熟悉的调子。戚萝回头,撞进双含笑的眼眸里。
那人正站在摊前,月白锦袍在晨光里泛着柔光,手里还提着个食盒。
他怎么来了?
戚萝心里咯噔一下,面上却不动声色,麻利地夹肉裹饼:“公子早。”
宋修接过荷叶饼,温温软软的,像带着灶膛的余温。
他低头咬了一口,麻香在舌尖炸开,肉汁顺着嘴角往下淌,竟有些狼狈。
“味道很好。”他抬起头,眼底的笑意更深了,“比我以往尝过的都好。”
戚萝没接话,低头收拾着碗筷。
这人今日怎么回事?
跑到市井摊前吃酱肉,传出去不怕被人笑话?
正想着,宋修忽然从食盒里拿出个小布包,递过来:“昨日家母唐突,把你的肉酱留下了,这是她亲手做的杏仁酥,让我赔个不是。”
布包里的杏仁酥还带着温热,戚萝看着那包点心,又看了看宋修眼里的真诚。
忽然觉得,这人或许也没那么难相处。
“多谢公子。”她接过来,往他手里塞了套酱肉,“刚出锅的,带回去给夫人尝尝。”
宋修接过,顿了顿道:“我明日入翰林,若得空,再来瞧你的新吃食。”
说完,转身往桥头走去,身影在人群里,竟也染上了几分烟火气。
戚萝望着他,捏着那包杏仁酥,忽然有些微妙的欢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