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深夜谈话 (第2/2页)
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百叶窗时,新模型输出了第一个结果。屏幕上,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点开始呈现出清晰的规律。
“看这里!”我指着屏幕,“这些之前被当作噪声的数据,现在显示出了稳定的个体模式!”
方舟的眼睛因兴奋而发亮:“每个受试者确实都有自己独特的‘梦境指纹’!”
我们迫不及待地测试了更多数据。结果令人振奋——新模型的准确率比之前提高了近40%,而且最重要的是,结果变得稳定可重复。
早上七点,陈浩来到实验室,看到我们和满白板的公式,惊讶地问:“你们通宵了?”
“我们找到解决方法了!”我把结果展示给他看。
陈浩仔细查看了数据,脸上渐渐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:“这......这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研究思路!”
那天下午的组会上,李教授对我们的新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这是个重要的方法论突破。你们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,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。”
会后,我独自在校园里散步,消化着这一夜的收获。阳光很好,积雪开始融化,水滴从屋檐落下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“现在明白了吗?”弗洛伊德老师走在我的身边,“科学探索就像解梦,有时候需要跳出固有的框架,才能看到真相。”
我点点头:“我们太执着于寻找普遍规律,却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。这就像......”
“就像我当年太执着于性本能理论,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还有其他重要的驱动力。”他接完我的话,语气平和。
这个坦诚让我有些惊讶。原来即使是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家,也会在探索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。
晚上,我收到方舟的消息:“算法已经优化好了,发到你邮箱。”
紧接着又一条:“别忘了睡觉。”
我回复:“谢谢你的馄饨和灵感。你救了这个项目。”
他的回复很简单:“是你们的研究值得被拯救。”
站在宿舍窗前,我看着远处实验室的灯光,心中充满感激。这一路走来,每当我遇到瓶颈,总有人伸出援手——弗洛伊德老师的智慧指引,方舟的技术支持,陈浩的并肩作战,李教授的悉心指导......
科研从来不是孤独的旅程。正是在这些珍贵的陪伴中,我们才能一次次突破困境,向着真理靠近。
而昨夜那个漫长的深夜谈话,那个突如其来的算法突破,已经成为了我科研路上最珍贵的记忆之一。它让我相信,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。
前方的路还很长,但至少此刻,我满怀信心。